找到相关内容394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隋唐长安佛教义林与义学风尚

    兴趣。人们倾向于真正的佛教信仰并不是在经典的阅读和研习中,而应该是在习禅与持律中得来。加之安史战乱,那种聚集理论探索者的大型佛教寺院的衰败,使得需要互相砥砺论辩才能厘清思路的理论分析,需要从容地埋头运算...

    介永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63070346.html
  • 由中台事件之教训—论述戒律与法律的互动关系

    敌意,否则国家会  倾向于容许这种团体的存在,甚至在某些以单一宗教为国教  的国家,政府还会特意扶植或保护它。  记得学界中力倡“在家佛教”的人曾有这样的质疑:佛  陀为什么没有为在家众组织团体(阅读年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2070403.html
  • 禅哲学,还是禅宗史

    邀,他们一同选修了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哲学专业。铃木阅读大量佛教经典及西方哲学著作,依然专心于修禅,1895年契入见性境界,宗演赐给“大拙”法号。这一时期的参禅经验奠定了他以后生活、学业的基础。宗演乃...

    廖 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670586.html
  • 读《瑜伽经》(一)

    瑜伽经〉》,1982年,新德里版。该译本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。承姚卫群教授善意,在尚未正式发表之前,先供笔者在此使用。特致谢意。   原文比较简略,为读者阅读方便起见,译者根据《瑜伽经》上下文内容及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2570718.html
  • 关于《大学》“身”“心”问题之哲学省察

    也不受限于阳明。我们就这   《大学》本身的经文去了解它。当然光这经文我们还是没有办法恰当的把握,我们一   定会诉诸于我们从传统的经典里头有那些相关的,这也就是阅读任何一个事物都会通过   的一个...四个字的讨论上,其实,所谓的“心性之学”著重点就这几个字。程   朱、陆王,乃至其他各家各派彼此各有不同的界定,各有不同的理解,各有不同的阐   释。现在,我们藉著阅读《大学》的课程,当然会附带将...

    林安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3170725.html
  • 千里学禅(1)

    的解脱  1。前言  珍.堪冒顿.梅勒特从美国前里迢迢的到了泰国曼谷的布方尼弗斯寺。她是那样的恭敬,那么虚心,甚至那么紧张。  当她还只是十几岁大的时候,她就想长大后,到东方来学习,那是在她阅读一本...

    珍.堪冒顿.梅勒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5170744.html
  • 千里学禅(2)

    一些泰国文字,尽力不去理会天气的炎热。  跟着,我回想到昨日和方丈第一次会面的经过: 当我进入方丈的屋子时,看见他盘腿坐在一块约半尺高的平墰上,正在阅读一本窄长的红色佛经,由棕榈叶制成的。方丈身体壮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5170745.html
  • 沈宗霖:〈生生、死死、生死:试论晚明士人面对生死的态度与方法〉

    1594)大悟的情形。而由上文,至少可以知道当时他是阅读明道之语而悟道,尤其是在其中的“万变俱在人,其实无一事”处,对其启发尤大。  明道本是宋明儒中极具“创辟智慧”与“存在的实感 ”者,牟宗三先生曾...

    沈宗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5870753.html
  • 慧远“沙门不敬王者论”的理论基础

    重视和道家神秘思想相接近的佛教般若,而忽视佛  基本的概念。此外,若以中国哲学概念来了解佛教教义,确实  扭曲佛教思想。第一位中国僧人发现以「格义」来了解佛教的  弊端是道安。他广泛地阅读翻译的佛典后,...

    周伯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4270824.html
  • 库车所出《大智度论》写本残卷之研究(2)

    大乘中观的思想,为之倾心,于是转而献身大  乘佛教,成为大乘佛教的捍卫者。当他来到长安,中国佛教徒  一方面误解大乘佛教,一方面又不能区分大小乘佛教,误把小  乘视为大乘。他阅读了过去中译佛典,发现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0370840.html